法轮功练习者因为长年受到李洪志“不二法门”、“修炼要专一”、“思想业力”等歪理邪说的熏陶,所以他们排斥、怀疑所有“法轮大法”以外的东西。痴迷者的行为不可思议,思想偏执、怪诞得叫人费解,家属愁得束手无策。而当志愿者一腔热情满怀希望地施与挽救工作,期望通过努力解脱邪教对他们的束缚,却往往热脸碰到冷屁股上。不愿意碰到的沉默、对抗场合往往是不期而遇。
一、沉默的原因
1、沉默来自挽救对象。法轮功痴迷者视李洪志的理论为“圣旨”,“师父”说过:“无论在任何环境都不要配合邪恶的要求、命令和指使”,所以无论志愿者说什么他们都只做耳旁风,觉得只要按照李洪志“一个心不动,能制万动。”的办法就能闯出心理矫治中心。
2、沉默来自志愿者。有时志愿者的服饰、举止、言论可能使被挽救者一时难以接受,用沉默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
二、沉默的类型
怀疑型。由于被挽救对象不信任志愿者,因而不愿把各种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惑、探索的眼光打量志愿者。
观望型。有些挽救对象被动地来到心理矫治中心,他们的心理抱着拖延时间走一步是一步的想法,脸上流露的是满不在乎、随遇而安的色彩。
情绪型。由挽救对象的气愤、恐惧或羞愧等情绪所致,他们认为心理矫治中心就是强行“洗脑”,是“魔窟”,有“酷刑”,法轮功的邪恶宣传使他们对心理矫治中心抱有极大成见,沉默表达了“我不愿意呆在这儿”的信息。他们回避与志愿者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或手脚不停乱动,还可能会对志愿者瞪眼、气呼呼地看着周围。
思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讲解,挽救对象反复体味志愿者的话,并且似乎有所领悟,这时的思想做着“坚持”与“放弃”的激烈斗争。这类的沉默是凝视房间中的某一点。
反抗性。挽救对象不愿意到心理矫治中心来,不愿意放弃过去坚持的信念。于是用沉默来表达反抗态度。表现出无所谓、很不耐烦,甚至是气愤、敌意等。
对于各种类型的沉默,志愿者处理不好不仅会使挽救工作无法进行,还会导致气氛紧张、压抑或尴尬。如果志愿者表现出急躁不安、无可奈何等情绪就会把这种负性信息传递给被挽救者,加重沉默的紧张气氛,使沟通、交流更加难以进行。看到志愿者束手无策反过来被挽救对象会加强抵抗转变的信心或感觉。
三、沉默的处理
如果是怀疑型的沉默,这样的挽救对象心里存有大量疑惑,法轮功网站宣传的酷刑会不会存在?放弃法轮功会不会遭到李洪志的“法身”报应?志愿者的善良是不是装出来的?李洪志为了挽留住昔日追随者,故意歪曲转化:“大家在做好人,在做世界上最好的人,超越常人的好人,你想把他转化到哪去?什么叫转化?真是邪恶丑态百出。我早就讲过,打击善的一定是邪恶的。”挽救对象的思想长期桎梏在李洪志的谬论中,失去了判断是非、辨别好坏的能力,志愿者应充满耐心与爱心多给予对方关心与鼓励,对挽救对象的疑问要不厌其烦地解答,信任感建立后对方即可打开心扉。
谈话开始能交流,交流的中途挽救对象戛然而止不再说话。如果是志愿者的言语不恰当而引起误解,主动道歉就可以消除僵持。如果是因为听了志愿者的讲解后进入了思考类型的挽救对象,志愿者可以关切询问问题所在,协助思考。
有的挽救对象来到班上仿佛是带着“考察”“验证”的重任而来,把心思都放在观察班上环境、他人的一举一动上,时刻寻找“疑点”,来佐证法轮功所宣传的“迫害”、“下迷魂药”等谎言。遇到此类型的挽救对象,志愿者一方面进行人格魅力感召,用真诚取得信任,用实际行动戳破法轮功谎言;一方面营造时间紧迫的感觉,促使对方开口讲话。
还有的挽救对象的沉默非常复杂,就是集多种情绪、对抗于一身的混合型,他们把自己包裹得风雨不透,彻底执行李洪志所说的“一个心不动治万动”的邪说。
法轮功练习者廖某,74岁,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退休教授。高学历、高社会地位的人往往自信心理更强,他们所坚持的信念不容易被他人所说动。她虽然因为违法乱纪被拘留但都由于年岁大身体有病而被释放。此后她自认为是由于自己“不配合邪恶”,用“零口供”、“零签字”的方法两次闯出了拘留所,尝到此方法的“甜头”,来到心理矫治中心她还是照搬不误。
来到学员休息的宿舍,她一屁股坐到床边,脱掉鞋子上床微闭双眼打起盘坐。有人跟她说话,她置之不理;有人给她倒水喝,她无动于衷;有人让她躺下休息会儿,她置若罔闻。有个小姑娘叫她吃饭,见她不睁眼,摇摇她的手,她睁开眼狠呆呆地瞪视对方。
针对挽救对象的情况,拟定了以下步骤。
常关心。为了淡化她的对抗情绪,志愿者对她处处关心照顾。吃饭时问她喜欢吃米饭还是吃面食,吃清淡的还是吃荤素都行。老坐着累不累,累了站起来活动活动。
找话题。知道她过去是体育老师,找一些体育活动的话题,调动她的情趣,还找老人一般喜欢的养生话题谈论。
出选择。面对廖某不停断的“发正念”,直接给她点出来:“如果你觉得发正念管用,李洪志能加持你走出学习班,我们不干扰你,给你两天时间你专心的发,如果不管用,你要动脑筋想想法轮功还能不能练下去。”
冷处理。不再跟她说一句话,不打搅她“发正念”。让她在践行中自己产生动摇。
找台阶。三天时间过去了,廖某的眼神不再紧闭,别人说话时她也能睁开看一眼,凶巴巴的眼神变得无奈。当志愿者问她这几天休息好没有时,她所问非所答:“今天我想洗澡。”当她洗澡回来,志愿者和她聊起家乡,聊起旅游,聊起子女的生活,廖某开始交流的很勉强,见志愿者没有抓住她前几天的行为不放,慢慢的从被动回答到自然融入到主动提问,终于能和教员交流辩论了。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廖某通过反思,辩论、交流的思想斗争,终于认清法轮功组织不是修炼而是邪教,李洪志就是个欺世盗名的卑鄙小人,她为自己十多年的执著坚持而痛恨,为自己没能早点听朋友、家人的规劝而后悔,又为自己在有生之年认清邪教本质脱离法轮功的精神桎梏而庆幸。
四、沉默的对策
在沉默出现时,志愿者应该采取一种镇静和接纳的态度,在营造轻松的氛围内寻找突破口。
1、不催促。沉默容易使人处于尴尬局面,有的志愿者耐不住寂寞一个劲催促挽救对象讲话,往往适得其反。
2、不强化。把沉默当作一种正常现象,有时志愿者再三问:“你怎么不说话呀?”反而强化了挽救对象不讲话的心理。
3、多鼓励。对于挽救对象的点滴变化多给予鼓励,使之积极地向挽救目标发展。
4、多宽容。遇到挽救对象不可思议的态度与行为多加以包容与理解,宽容是化解敌意的良药。
5、多疏导。多数挽救对象在没有认清法轮功是邪教之前,他们对志愿者的帮助心存不满,满腔愤怒,情绪对立。志愿者掌握勤于疏导的技巧平息挽救对象的愤怒终会打开僵持局面。